本文目录
物联网比较公认的定义是:
1.第一,物联网的理论体系没有完全建立,对其认识还不够深入,还不能透过现象看出本质;
2.第二,由于物联网与互联网、移动通 信网、传感网等都有密切关系,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对物联网思考所基于的出发点各异,短期 内还没达成共识。
中国物联网三大创始人刘福江、陶建辉、彭昭、杨建勇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 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特斯联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艾渝成功登陆「界面新闻2021年度超级ceo」榜单。
艾渝是特斯联科技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作为一位极具前瞻商业视角的企业家、创变者,他对前沿科技的发展及应用拥有独特的判断与思考,为数字化赋能及智能化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15 年,物联网业界还处于不同方向的初期探索阶段,艾渝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及深厚的行业洞察创立特斯联科技,并瞄准人工智能与物联网领域,带领公司全力参与到由互联网经济向智能经济转型的浪潮中,由此构建出一家依托于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场景服务商。
不是国企,中国科学院物联网发展中心,负责协调中国科学院内物联网技术领域的研发工作。依托单位为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中心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理事会负责中心重大事务和发展方向的决策,中心领导负责中心的日常管理和运作。中心设立战略专家委员会,对中心的发展战略及规划提供咨询和指导。
我国在2014年9月3日拿到物联网互联网的话语权。
2014年9月3日,经33个成员国投票表决,国际标准组织iso/iec jtc1已正式通过了由中国技术专家牵头提交的物联网参考架构国际标准项目。这是在全球新兴热门技术领域,首次由中国牵头主导的顶层架构标准,表明中国正式掌握了物联网这一热门新兴领域的国际最高话语权。
1998年,英国的工程师kevin ashton提出现代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出现于比尔盖茨1995年《未来之路》一书,在《未来之路》中,比尔盖茨已经提及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只是当时受限于无线网络、硬件及传感设备的发展,并未引起世人的重视。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创造性地提出了当时被称作epc系统的“物联网”的构想;1999年,美国auto-id首先提出“物联网”的概念,称物联网主要是建立在物品编码、rfid技术和互联网的基础上;2005年,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综合二者内容,正式提出“物联网”的概念,包括了所有物品的联网和应用。目前较为公认的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
2010年物联网发展史发生的大事:
一、政策,物联网纳入“十二五”规划成首要发展目标;
二、组织,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成立;
三、产品,海尔推出全球首台“物联网冰箱”;
四、资本,国内首支物联网产业投资基金成立;
五、城市,宁波“十二五”规划建议绘就“智慧新城”蓝图;
六、研究,我国首个《中国物联网行业景气及企业家信心指数调查报告》公布;
七、标准,我国提出和推动制定的物联网界首个国际规范发布;
八、平台,我国首个物联网标识公共服务平台启动;
九、基础设施,三网融合方案通过成促进物联网发展的主要动力。